物联网安全事件呈爆发增长态势,安全威胁不断恶化。多国开始从战略、标准、监管等各层面提升对物联网安全的重视等级。针对物联网安全问题,美国国会政府推动立法;欧盟也宣布加快物联网安全规范的制定步伐。
有数据显示约有70%的消费类IoT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自带招“黑”体质。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球将有260亿台物联网设备。而在“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证明了这一新兴市场将是他们下一轮攻击的重点目标。在网络安全公司发布的《2016年网络安全威胁报告》中显示,被贴上“生死符”的行业影响正在蔓延,这包括交通、能源、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各个领域。作为物联网移动装载的主要平台,黑客开发出的安卓系统恶意程序快速增长,对APK文件的处理数量已经累计达到3595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将近一倍!
物联网安全问题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联网设备中存在的软件和结构漏洞,让恶意黑客有机劫持和控制它们,物联网设备提供商应该对其强化。如果物联网的网络结构配备更智能化的威胁侦测系统,也将物联网应用中的风险可视化,并迅速修补发现的系统漏洞。
第二,密码过于简单、接入网络无认证设置、软件升级下载过程没有加密,以及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终端用户应该提升安全意识,并付之于行动。
第三,物联网系统的复杂性阻碍IoT安全策略实施;一个典型的物联网系统结构包括边缘节点(用户设备端)、网关和云平台三部分,在边缘节点之间、边缘节点与网关之间以及网关与云之间,又是通过不同的无线或有线通信协议互联的。理想的安全解决方案,应该是能够实现“端(用户设备)到端(云)”全面的安全防护。
第四,“成本”制IoT安全设施;物联网中大多数用户终端设备都是结构简单、低功耗、低成本的,在设计规划时往往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安全预算。在整个物联网系统生命周期中,必须有人去对系统中的设备连接进行安全性的设置和管理,如授权、加密等,这种对设备安全性的“个性化”管理也是一个可观的成本,不论是设备制造商还是用户、运营商,总要有人去承担这样的成本。随着网络的规模的增加,这一成本压力会更突出。
第五,人也是拖IoT安全“后腿”主要因素;一个称职的物联网安全团队,可确保从产品和系统设计之初,就将安全问题考虑进去,而不是在出现问题之后再亡羊补牢。因为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在物联网系统启用之后再来考虑增加安全性的问题,注定会是一场失败的战斗。
- 盛路物联子公司新能通科技公司参加“创新南山2023创业之星大赛“颁奖典礼
- 热烈欢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领导一行莅临盛路物联参观交流
- 祝贺盛路物联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新能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深创赛决赛晋级资格
- 祝贺盛路物联子公司新能通科技公司荣获创新南山2023“创业之星”行业决赛企业组一等奖
- 盛路物联董事长杜光东博士受邀参加奥港澳大湾区AI生态论坛《数字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与机遇》
-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受邀参加西电ICT行业校友会创业创新绍兴对话暨西电系投资人精准对接会
- 深能源与盛路物联双方领导一行前往深信院高校参观交流
- 盛路物联董事长杜光东博士受邀出席第二届深圳数字能源技术研讨会
- 欣旺达公司领导一行莅临盛路物联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