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IoT连接数将达501亿。其中物连接CAGR将达到36%,人连接CAGR达到2.7%。由此不难看出,在物联网时代,物联网技术和市场相结合将为行业带来红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海量连接的同时,物联网设备规模化部署仍相对缓慢。透过现象看本质,专家认为,物联网设备未来规模化之路仍需要迈过两道坎。一是设备接口和协议不标准,比如疫情期间的检测、通信、隔离、监控传感器,各种厂家之间的产品无法互联互通,还停留在一个传感器连一个平台的原始阶段,互相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二是需求过于碎片化,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上,比如虽然同是SMT产线,但是很难找到同一需求超过百套的AI质检,都涉及不同程度的定制,所以就没有办法做成可规模复制的产品。
专家预测,IoT的未来发展至少会有两条不同的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将接口、协议标准化,形成可规模复制的产品,整合产业链的资源,通过大规模制造降低成本,对碎片化场景重新洗牌,这个方式可能运营商比较擅长,毕竟电信行业发展史就是不同厂家的设备、接口、协议标准化的演进史;另外一条路径则是高端场景定制化,不可否认很多行业的定制化需求是很合理的,同时也需要非常专业化的行业知识才能做出解决方案,这些需求对于几百人的公司特别合适,可以伴随客户一起成长,相信行业细分场景也会成长出不少独角兽。
除规模化难题之外,物联网业务的“低价值”也一直困扰着产业界。
统计显示,运营商平均每一物联网连接每月收入仅2元左右,而同期平均每一手机用户每月收入超过50元,现有5亿的物联网连接不敌2千万手机用户收入。很显然,这种趋势显然并不是运营商所希望的。专家指出,虽然连接是物联网的基础,但连接仅占整个物联网产值的很小一部分,除连接服务外,连接管理服务、业务使能、行业应用等占了大头。这需要我们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从底到上渐次提供服务,被集成到生态圈中去,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把产业做大。尤其是面向2B的行业市场,运营商不可能做到每个行业都精通,行业解决方案商也很难把触角伸入到每一个村县并做到成本最优,所以产业链的合作会是一个优势互补的过程,将起到1+1大于2的效应。
一直以来,中国联通物联网的目标是做物联网时代的“赋能者”,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来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他们带来新的商业价值。在推动物联网规模化发展中,中国联通通过“云”、“网”、“平台”和“生态”,打造领先的全球化端到端服务能力,携手产业赋能生态,致力于做万物互联时代的使能者。未来,联通物联也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推动“5G+物联网”的在行业应用场景的不断落地。
DDA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项目中,是由深圳市政府扶持的,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无线通讯技术,其通讯距离、低功耗设计、通讯可靠性、数据安全性、鲁棒性、易用性、多频道自适应等多项通讯技术指标远超国内外同类技术。
- 盛路物联子公司新能通科技公司参加“创新南山2023创业之星大赛“颁奖典礼
- 热烈欢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领导一行莅临盛路物联参观交流
- 祝贺盛路物联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新能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深创赛决赛晋级资格
- 祝贺盛路物联子公司新能通科技公司荣获创新南山2023“创业之星”行业决赛企业组一等奖
- 盛路物联董事长杜光东博士受邀参加奥港澳大湾区AI生态论坛《数字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与机遇》
-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受邀参加西电ICT行业校友会创业创新绍兴对话暨西电系投资人精准对接会
- 深能源与盛路物联双方领导一行前往深信院高校参观交流
- 盛路物联董事长杜光东博士受邀出席第二届深圳数字能源技术研讨会
- 欣旺达公司领导一行莅临盛路物联参观交流